Pages

.

2013年(新版)神仙太乙膏DIY


 
2013(新版)神仙太乙膏DIY

 

 



 
之前DIY的太乙膏頗受好評! 好友們建議吾人能否製做大容量罐裝的藥膏,因使用量大時,口紅條5g裝的根本不夠用…這個提案就延宕了半年多的時間。一方面忙於瑣事;另一方面在尋找罐裝藥膏的包材。就在近期找到一款毛玻璃面霜盒的容器,很適合裝藥膏來使用。(請見上方圖片) 
 
 
再則經過多次的DIY太乙膏經驗與使用者的心得分享和自身的體驗藥效之後,此次的配方有再調整過,將三黃洗劑配方的比例減半,因試用多批藥膏的藥效比較 ; 三黃洗劑配方若與原方的比例等量時,清熱燥濕的功效較強,但有缺點就是燥濕太過皮膚會有焦乾現象 ;所以配方減半之後,就比較剛好適膚。另外這次配方中多加了一味藥:忍冬藤。忍冬藤的功效:清熱、解毒、通絡、祛風止癢。現代藥理作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具抑制作用)。基底油的部份,這次選用冷壓芝麻油,比較無麻油味,因有些人不喜歡黑麻油的味道。
 
 
此批藥材浸泡的時間是一週; 這次的作法是以小火加熱控溫至攝氏140 ; 加熱越高溫的油脂越能保存久一點較不易壞掉而產生油耗味。因這次是要用罐裝的容器,蜂蠟不宜用過多,不然會太硬不好挖。(因蜂蠟具有抗菌防腐敗之作用)
 
 
 
這次的太乙膏配方還是用
原方+ 三黃洗劑配方 + 地膚子、蛇床子、忍冬藤
 
這裡用的原方是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太一膏配方:
 
卷之八 治雜病〔淳新添方〕
http://www.theqi.com/cmed/oldbook/book69/index.html
 
原文:
 
神仙太一膏
 
治八發癰疽,一切惡瘡軟癤,不問年月深遠,已成膿未成膿,貼之即效。
 
犬、湯火、刀斧所傷,並可內服、外貼。發背,先以溫水洗瘡,拭乾,用帛子水下一粒。血氣,木通酒下。赤白帶下,當歸酒下。咳嗽、喉閉、纏喉風,並切風赤眼,貼太陽穴,後用山梔子湯下。打撲傷損,貼藥,仍用橘皮湯下。腰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其諸瘡癤,並量大小,以紙攤服一粒。旋丸櫻桃大,以蛤粉為衣,其藥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神效不可玄參 白芷 川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大黃 赤芍藥 生乾地黃(各一兩) 上銼,用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濾去滓,油熬得所,次下黃丹一斤,以滴油在水中不散為度。
 
 
藥材與製作方法如下: (有興趣DIY的格友們,可以試做喔〜)
 
材料:
 
當歸 8         
赤芍 8         
玄參 8         
白芷 8           
生地 8       
肉桂(去粗皮) 8  
大黃 8
大黃 (三黃洗劑是用大黃,原方已有大黃這一味,擇一以原方的劑量為主即可) 
黃柏 4
黃芩 4
苦參 4
地膚子 4
蛇床子 4
忍冬藤 4
蜂蠟 110g
冷壓芝麻油 1000ml
 
 
準備前置作業與工具:
 
◎藥材總計80= 300g 
  藥材與基底油的比例約 13  (1000ml的油,約900g)  
  (藥材與油的比例抓個大約數即可,濃淡比例自行斟酌之) 
 
容量換算100ml(毫升)=100g() 的參考值:
水與油脂的容量計算:
100ml=100g
100ml=80g90g(不等)
注意:依油脂密度的不同,各種油品的容量換算也會不同。
 
◎蜂蠟與藥油的比例 16
  蜂蠟110g : 過濾後的藥油剩675g
  (以過濾藥渣後的藥油量,再去計算與蜂蠟的比例)   
 
蜂蠟與油的比例也是自行斟酌即可,藥膏的軟硬度自行調整就好〜
視包材的種類來計算比例,例如:
1.  口紅罐裝的需要硬度硬一點較好塗抹,比例1:41:5
2.  盒裝或罐裝的需要軟一點的比較好挖,比例1:61:7
 
◎電子秤1台、2個小的不鏽鋼鍋、150度溫度計1支、
  攪拌棒一支、過濾袋一只、200cc小量杯1個。
 
 
做法:
 
1.將各藥材切()成如玉米粒大,浸泡在基底油中,罐子需有蓋可密封,浸泡時間一週。(藥材浸泡時間自行斟酌即可,浸泡越久藥效越佳)
 
2.一週後將浸好之藥材與油用小火緩緩加熱(約攝氏140度之溫度)控溫至10分鐘,再將藥渣用濾袋過濾即可。
 
3.過濾後的藥油待溫度降至攝氏70度左右即可加入蜂蠟,攪拌一會兒讓蜂蠟融化。
 
4.攪拌後待降溫至攝氏40度左右時,即可裝罐。
 
 
 
太乙膏適用症狀: 
 
陽證之疔瘡、潰瘍腫瘍、擦傷、刀燙傷、蚊蟲叮咬、 
皮膚皸裂乾癢、濕疹、尿布疹、青春痘…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