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有ㄧ些過去被廣泛遵循或接受的看法與做法,比如認為調查回覆率越高越好、前測所用的方法、制式化的訪談進行方式、封閉式回答選項、以及社會讚許的反應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對調查影響程度等。後來由於調查方法的實證研究發現這些看法或做法本身也有ㄧ些限制或迷思存在,使得學者開始對這些傳統的看法或做法做必要的修正,並導致調查研究在新的世紀產生新的方向與趨勢。這禮拜讀到的一篇文章[1],就討論到幾個以往調查研究的迷思,並指出新的努力方向。第一個迷思,是研究人員一般認為調查回覆率越高越好,因為在隨機抽樣的前提下,調查回覆率(如問卷回收率)越高,所得到的樣本也越有代表性,因此所得到的結果也更為準確。不過有研究發現回覆率與結果的準確性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回覆率高不保證就較準確,而回覆率低也不一定就不準確。有一個實例是在預測15年來俄亥俄州的選舉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