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從IT轉向中醫 段穎哲的生命傳奇



文章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3042012/12/06




IT轉向中醫  段穎哲的生命傳奇


文、攝影 澤霖




中醫師段穎哲在她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中醫診所辦公室。

隨父親從北京到東非生活,她隻身赴美完成大學、碩士學位並擁有令人稱羨的IT工作,就在她一步步實現美國夢的時候,彷彿命運的呼喚,懸壺濟世的念頭在心中醞釀。於是,她回東土深造,取得中醫博士,再返回美國中醫執業……




段穎哲的英文名字是Azure DuanAzure是蔚藍色的意思,這個詞通常是英語中用來描述晴朗的天空的顏色。採訪中,聽段穎哲娓娓道來,會讓人感到她的思路融貫中西,猶如倘佯在蔚藍的天空裡,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覺;而她人生中從湖南到北京,從北京再到東非,再從非洲到北美的傳奇經歷,更為她多彩的人生增加了豐富的色彩。


家學豐厚  耳濡目染慕中醫


段穎哲的父親中醫師段榮書,是中國文革後的第一屆研究生,1978年考到北京的中國中醫研究院深造。在此之前,他於20世紀50年代末遠赴中國西部的新疆,從新疆中醫學院畢業,將生命中最黃金的19個春秋奉獻給了西北邊陲之地。


為什麼要去偏遠的新疆呢?段穎哲笑著說,是因為父親覺得自己「成分不好」,是地主出身,為了躲避中國內地的排擠自願來到邊疆。其實,父親本來是想學建築的,但招生辦的人騙了他,硬是把他分到了中醫專業,沒想到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傳統的中醫,並一直鑽研進去,此生再也沒想過改行了。


畢業後,段榮書去了巴楚人民醫院任中醫師,後來擔任醫院的副院長。他經常下鄉,為新疆邊遠地區的人們送醫送藥。段榮書治病救人,口碑極好,治癒了無數的病人,以至於到1978年他要離開新疆去北京讀研究生時,當地人扶老攜幼的去為他送行,給他們全家帶去了滿滿一車的哈密瓜!


段穎哲的母親,是一名分析化學家,曾在工廠分析室、藥廠和醫院的製劑室工作。父母的工作,對段穎哲的影響很大,她很早就萌發了對中醫的興趣,但要她去學中醫,還時機不成熟。迫使她接近中醫中藥,還有另外的機緣。也許是天定的安排,段穎哲從小對一些西藥過敏,什麼磺胺之類的藥物,她過敏反應非常重,生病的首選就是中藥。


從小看爸爸治病,目睹三教九流,從高官到工人,從中國人到外國人,都找到段榮書看病,她覺得很有趣。西醫西藥有些人不能用,但中醫中藥則是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能適用的啊!中醫的博大精深已在她心中深植。


中醫的整體醫學和傳統文化


段穎哲娓娓道來,中醫是整體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對應於大宇宙的。所以,不管是二十四節氣還是月相,都與人類的活動和人的生理週期有著直接的對應關係。從地理上來說,地有東西南北,人也有南方人、北方人、東方人和西方人。東西南北地理和氣候不同,動物、生物和植被不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在特性上也有不同。


從病症上看,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人們的發病趨勢也不同。以中國為例,東部沿海的人喜歡吃魚,人們口味偏鹹,容易積熱而耗血,得癰瘍一類的病;西部多風,人們愛吃肥美之品,體型胖碩,容易得七情內傷的病;北方人由於天氣寒冷而臟寒,喜歡肉食和乳製品,容易得腹脹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南方人喜食腐熟之物,腠理緻密,易得筋脈拘急、麻木不仁的疾病;中部由於平坦潮濕,容易生濕生痰,得痿弱、厥逆以及寒熱等病。所以,對情況不同的病人,一定要辨證施治,在病症的基礎上擬方遣藥。


因為中醫講究整體醫學,所以學醫的人,必須對人體和宇宙有全面的瞭解。如果整體弄不懂、不清楚,專科也學不好的,段穎哲說道。學好了整體醫學的人,瞭解了整體的關係,然後從全科到專科,就很容易把握。一般來說,中醫從改善人的整體系統出發,來達到治癒人們的各種各樣的專科的疾病。


但是在西方,在美國醫學界,一般認為專科比全科好,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理念。


隨父侍診  遠赴非洲


段穎哲的父母親祖籍都在中國湖南的武岡,後來結束了長達13年夫妻兩地分居的生活,於1981年終於在北京團聚。段穎哲在陝西出生,小學二年級到湖南,三年級到北京,在這裡長大,所以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在北京生活的時期,她的父親先於人民衛生出版社供職兩年,任中醫編輯。因為還是喜歡臨床,經過一番周折,終於調到當時剛籌備的北京電力醫院擔任中醫科主任。這段時期段穎哲耳濡目染,博覽群書,包括不少醫書。後來,段穎哲還到中醫研究院骨傷科舉辦的推拿進修班裡,跟隨當時的張濤主任學習推拿。張濤特別傳授了「京城推拿」,段穎哲細心鑽研,學有所得。


「京城推拿」有其獨特的傳統。這種推拿流派的形成與發展,跟京城中醫師的治療對像有關。明清兩朝,京城是皇家成員、王公貴族、達官貴人聚集的地方,給京城的皇室成員或者一品大員做按摩推拿,為了這批獨特的、得罪不起的病人,京城的醫師們必須研發出一套特殊的手法。這就是「京城推拿」,也叫「宮廷推拿」的由來。


「京城推拿」或「宮廷推拿」的特點,是下手緩和、深透、持久;並且,雖然力道深入,但讓病人感覺基本無痛苦。這很難做到,技術上對醫師的要求很高,所以學者雖然眾多,得到真傳、能夠運用自如的醫師卻不是很多,而段穎哲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之一。


大一的時候,段穎哲跟隨父親到非洲肯尼亞開設診所。她一邊幫著父親行醫就診,一邊自己準備來美國深造。她從實踐中學習中醫,而父親從醫寶貴的經驗和家裡豐富的醫學藏書,是她學習中醫的寶庫。


段穎哲的曾祖父是一個佃農,給地主家打工。後來,地主的家業破敗,土地慢慢的賣給了別人。段穎哲的爺爺從佃農出身,辛苦勞作,又勤奮好學,攢錢買了一部分土地。這可好,等「解放」之後,剛剛做了幾天土地主人的段爺爺被打成了地主,社會地位一落千丈。生活的艱辛使她的父親形成了剛毅的性格。因為官僚體制的關係,段榮書在北京發展受到一些限制,加上他對於使用中醫治療愛滋病有很大的興趣,索性於1992年出國,遠赴非洲,用自己的醫術造福非洲人民,也把中華文化之光灑向非洲大陸。




肯尼亞人一般很淳樸,很接近人類善良的天性。在非洲生活期間,
段穎哲從幫著父親行醫就診中實習中醫。(Getty Images


  

談起在非洲的生活,段穎哲說人生就如一棵小草,在哪裡都能長得很好。尤其肯尼亞人一般很淳樸,很接近人類善良的天性。肯尼亞的首都內羅比,被稱為東非的小巴黎,風景秀麗,還擁有東非重要的港口蒙巴薩。因為沒有戰亂,所以生活相對富庶平靜。他們在那裡學會了一些斯瓦西裡語,段榮書用他半生不熟的英語,夾雜著斯瓦西裡語,加上連比帶劃,照樣能很好的服務病人。


段榮書在非洲期間,在肯尼亞的內羅畢創建了中醫醫療中心,從事中醫治療愛滋病的臨床和研究。他用自己創立的中藥膠囊治療愛滋病患者239例,症狀總有效率達到97.5%。並且,還在這個藥方的基礎上發明了抗愛滋病的新中藥——「艾伏平」。


留學求職  美國夢不遠


回顧一路從北京到東非再到美國的歷程,段穎哲說,命運的安排,真是玄妙。身為旅非的中國籍年輕人,竟然從第三國肯尼亞順利拿到了美國F1學生簽證,如願以償地來到美國留學。


在肯尼亞的時候,段穎哲一邊在父親診所幫忙,一邊專心讀書,想找到美國便宜一些的大學就讀。皇天不負苦心人,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錄取了她,她在那裡得到了跨學科的計算機信息科學(ICIS)專業的學士學位。工作後,她又在明尼蘇達大學的雙子城分校就學,專攻軟件工程(MSSE)的碩士,也順利的完成了學業。


段穎哲求職的過程也很順利,她先在一家電腦諮詢公司任助理諮詢員,後來在美國最大的電器連鎖大賣場百思買(BEST BUY)的IT部門找到了工作。後來,百思買的整個IT部門被管理諮詢公司Accenture給買下了,段穎哲就加入了Accenture,成為這個世界前幾名的管理諮詢公司的僱員。


梁園雖好  非久戀之地




  
高薪的IT業工作,美國夢一一實現,但段穎哲覺得心裡缺了點什麼,
冥冥之中,她知道自己來世間的目的不在於此。(Getty Images




按說,高薪的計算機工作,美國夢一一實現,該心滿意足了吧?但段穎哲還是覺得心裡缺了點什麼,在冥冥之中,她知道自己來世間的目的不在於此。的確,IT的工作待遇優厚,綠卡的問題也解決了,自家的經濟基礎也打下來了。但是,難道自己一輩子就幹這個嗎?計算機世界對那些計算機迷們可能很有趣,對一個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子,還是略顯枯燥乏味。段穎哲提醒自己,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地。她心中那個命運中注定的事業的種子,在暗暗的萌發。


段穎哲內心深處想成為良醫、治病救人的願望,與日俱增。她把想法透露給了父親。一開始父親不同意,因為考慮到女兒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而且他也心疼女兒,知道學醫很苦,學中醫更苦,怕女兒學不下來,半途而廢。為了阻止段穎哲的「冒險行為」,他扔給她一本中醫書,讓她去讀。一個月過去了,父親問:「書看了嗎?」她說:「看了。」父親接著問:「那妳怎麼沒有問題來問我?」她回答:「本來有問題,但都在書裡找到答案了。」父親不相信,於是「拷問」了她兩個小時。最後沉吟一番,把段穎哲的先生叫來,說道:「現在我們兩人都不要反對她了,看這個樣子,她是這塊料。」


重返中國  攻讀中醫


段穎哲辭職之前,就利用假期的機會,回到中國參加中醫藥大學的考試,之後利用所有帶薪和無薪的假期去學習,往返於中國四川與美國之間,就這樣過了兩年。辭職之後的那年,她的女兒只有六個月,兒子只有四歲。她把他們都留在美國的家裡,託姥姥幫助照看。她獨自一人背井離「鄉」,從她的第二故鄉美國,回到了第一故鄉中國,重新做了一名「全職學生」,開始了在中國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學習和臨床實習。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課程的日子,內容充實、豐富而緊張。學中醫的關鍵,段穎哲說,就是讀書的同時多跟醫術、醫德好的老師們上臨床,在實踐中不斷的體悟和驗證書本上的知識。


為了符合全美針灸與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的標準,她與導師和校方溝通,除了完成博士的課業,還額外補修了本科和碩士層次的三十多門課程。除了上課,她也和本科、碩士生一樣,在醫學院附屬醫院轉科實習,到不同的診所實踐。中醫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師認為她在中醫方面很有天賦,視她為得意門生。


中醫在西方世界的傳播


西醫的培訓和中醫完全不同。中醫的培訓中講針灸,談及穴位的開合,五行的相生相剋,經氣的子午流注等等。比如子時膽經旺盛,丑時肝經旺盛等,這些東西都讓西人感到迷茫。段穎哲說,西方人開始認識到中醫,還是從70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開始的。當時,一個隨訪的記者得了闌尾炎,需要緊急動手術,結果病人在針刺麻醉的情況下,進行了這個手術。針刺麻醉的奇妙效果,當即震動了所有的美國人。


針刺麻醉真有這麼神奇嗎?段穎哲解釋說,針刺麻醉的確可以取得麻醉止痛的效果,針麻可以減少麻藥的用量,或者根本不用麻藥。病患者做手術時,知道自己的皮膚被切開、手術在進行,但病人頭腦清醒,沒有巨大的痛楚,還能與別人對話。針刺麻醉最好的地方,是它完全沒有麻藥的副作用,並且,病患的傷口還會癒合得很快。英國BBC的一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的節目,全程直播了上海一位婦女開心手術的過程,完全採用針麻,也震驚了西方社會。



針灸麻醉的奇妙效果,震動西方人。針灸上的穴位,就像是鑰匙孔一樣,
針灸作為鑰匙,打開了人體藥庫寶藏的大門。(Getty Images




為什麼針刺麻醉會有這樣的作用呢?段穎哲解釋說,從目前人類認識的角度看,科學對此的解釋是針麻刺激穴位,作用於大腦,使得大腦產生了一種叫做「腦啡肽」的內源性麻醉物質。而這種物質使得人的痛覺消失,但其他的感覺仍然存在。段穎哲比喻說,人體,其實是一個大藥庫,其中有各種各樣能夠治療許多病痛的「寶藥」。針灸上的穴位,就像是鑰匙孔一樣,針灸作為鑰匙,打開了人體藥庫寶藏的大門……


中醫的「慢」與西醫的「快」


人們有一個普遍的感覺,就是中醫治療比較「慢」,不如西醫來得「快」。是這樣嗎?段穎哲笑著說,其實不是這樣的。中醫並不慢。比方說,中醫治療急症,退燒可能要幾個小時,好像很慢,但中醫退燒後的反彈很少、很慢、甚至沒有。西醫呢,一筒子藥打進去,那些抗生素之類的,退燒好像很快,但藥力一過,病體的反彈也很快,並且遲遲不去,需要持續的打藥,副作用很多,並且容易讓人對藥品產生依賴、上癮,甚至產生強烈的過敏反應,弄不好還會因此而喪命。


對於許多慢性病,中醫看似治起來很慢,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治好。但同樣的病,西醫讓人長期依賴,可能需要終生服藥,一輩子都治不好。「你說哪個更好?哪個慢、哪個快?」段穎哲說,中醫的「慢」與西醫的「快」,其實是一個誤解。


如夢以償  從醫生涯


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後,段穎哲回到美國,進行下一步的準備,為開業鋪平道路。在美國醫療界她需要做的,是全美針灸和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NCCAOM)的認證。委員會要對在美國用針灸和東方醫學的方法行醫的人們,進行一系列的考核和認證,包括學位認證、理論認證、診斷認證和潔針認證等。


作為中醫針灸醫師,段穎哲覺得最高興的,當然是給病人治好了、針灸有效、藥到病除的時候。她舉了個例子。一次,來了一個男病人,他有嚴重的腰痛、尿路感染等症狀。段穎哲辨證施治之後,發現病人是屬於餘邪未盡、下焦濕熱。按此用藥,效果並不明顯。後來段穎哲醫師經過仔細分析病情,採用了「溫陽化水」的辦法,利小便,結果兩個星期之後,病人就好了。


段穎哲的診所有一個祕法,就是用傳統中醫的「拔罐」來治療肥胖症、減肥。她說,在中醫看來,「痰」在體內集結,是最骯髒、最不好的東西的集結,肥胖症的其中一類屬於「痰濕」。她用走罐的辦法,用凡士林油來走罐,通經活絡,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把代謝的產物帶走。把「痰濕」除去,肥胖症就治好了。


她指出,肥胖的原因,是人體的某些機能不好,不能化掉該排泄的廢棄物質,正氣不足;現在的人富裕了,吃得太多,就造成了這些毛病。清心寡慾、節制飲食、降低物慾,才會身心健康。


健康與道德息息相關


段穎哲非常關注社會,關注華人社區。她說,在亞特蘭大的某華文網站上,經常有人在罵人、在攻擊別人,在那裡說許許多多的壞話。段穎哲說,這些人其實很傻,不知道罵人、講髒話,自己要損德,是在危害自己。段穎哲建議他們該來看診,她會給他們疏肝理氣,讓他們變得正一些、善一些,也健康一些。


段穎哲還舉了一個外州的病人的例子。一次,一個男子從外州趕來就醫,他患有「紅斑狼瘡」,這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段醫師辨證之後,發現病人「陰虛火旺」,兼有肝氣鬱結,所以才有這些毛病。紅斑狼瘡怎麼治療呢?段醫師辨證論治,給病人開了滋陰降火的藥。病人遵醫囑服藥,一年之後痊癒了,原來有狼瘡的地方凹陷下去、變暗、變淺了,現在幾乎看不出來了。在看段醫師之前,這個病人用過西醫的方法,在段醫師的中醫治療之後,才藥到病除。


現代人壓力重,有很多精神類的疾病。這些病用中醫治療,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抑鬱、焦慮、小兒多動症、小兒抽動症、自閉症等,都是屬於精神或神經類的疾病。西醫採用大量的服藥,但是長期服藥,對人的肝和腎的破壞很嚴重。這些病,西醫無法治好。而用中醫和針灸治療這類疾病,不僅完全沒有副作用,並且效果很好。


忙碌的看診之餘,近兩年段穎哲參與完成了兩本醫療著作,旨在向西方推廣中醫。一本是國際標準化中醫教材中的《方劑學》,她擔任主譯,另一本是「一百天學中醫叢書」中的《一百天學推拿》由她獨立編譯。她計畫今後一方面把臨床經驗翻譯成英文,幫助中西醫的交流;另一方面,計畫用中、英文同時著書立說,豐富中醫中藥學的寶藏。她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知識和語言能力貫通中西,能夠用漢語和英語進行學術交流、診斷治病和著書立說。


有機會的時候,段醫師喜歡做一些社區公益性的服務,她也向人們推薦養生和氣功的方法,推廣太極拳的練氣、修心以及高層靈性的內容。


「如果我們都能聽從祖先的教誨,養我浩然之正氣,整個社會道德好、人們精神品質高,社會的邪惡的、敗壞的東西少了,正的、好的氣場多了,人們的病就會少得多,即使有病也會好得很快。」在尖端科技走了一圈而後回歸中華傳統文明,段穎哲的這番領悟別具意義。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中醫十件事



中醫十件事

: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




作者:洪志全      出版社:雅各文創

出版日期:201212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897403




★《人體使用手冊》編輯團隊最新力作

★知名中醫師連袂推薦.推動醫病關係進入美麗新境界!!

  

這是看中醫前應先閱讀的第一本書!

你我每天忽略多少身體變化?如何向中醫師反應最真實的身體況狀?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總結前代醫家問診重點,編寫出《十問歌》,清代陳修園將其略作修改後成為現在常見的版本,內容如下: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本書以此十問出發,教你如何做好每天的健康日誌。


作品網址
傳統中醫之路:http://37tcm.wordpress.com/


作者簡介


洪志全

.台灣科技大學畢業,專長LInux核心系統設計,曾於網虎國際、鈺松國際、大同公司與集嘉科技擔任軟體工程師與專案經理。於資訊界工作多年後,深感資訊工作雖可為社會帶來實用的技術與產品,但不如將心思學習醫學,研究人體這個黑盒子,其結果是可以直接改變人的一生。

.學習中醫的最大動力,是外公腦部受傷與胃癌。當時不懂醫術,只能在一旁眼睜睜看著外公受苦到逝世,因此立願學習中醫。另一原因,是受到美國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文章的啟發。

2005年開始向美國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學習針灸、內經、本草、傷寒與金匱。

2006年向古法針灸第三代傳人李相諒老師學習針灸,成立《傳統中醫之路》網站,撰寫中醫學習心得。

2009年協助倪海廈醫師於台北成立漢唐經方中醫診所,擔任藥房主管。

2012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

2011年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北道場開設《認識中醫》課程,希望藉由「認識中醫」、「如何當個好病人」、「中醫釋疑」、「養生保健」、「鬆筋按摩與熱敷」、「藥膳」等中醫課程,讓學員建立正確的中醫知識與觀念。

.強調「醫學不只是治療,還有一部分是患者的知識教育」。許多疾病在轉為嚴重之前的好幾年,身體就先出現明顯癥兆,如果不懂而忽略這些訊息,結果就會失去最容易治療的先機,而這些身體訊號也是中醫師在辨證論治時最需要的資訊。緣此,遂將《認識中醫》課程裡問診的部分予以文字化,並加以補充與解說而完成《中醫十件事》著作。


聯名推薦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劉曉玲
元生華榮中醫診所◎中醫師.賴宗甫
中英醫院◎西醫師.徐麗珍
台大醫院◎西醫師.施永豐
台大醫院◎護理長.劉雪娥
坤融中醫診所◎中醫師.蔣坤融
康泉中醫診所◎中醫師.黃智群
賀自立耳鼻喉科診所◎西醫師.賀自立
景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西藥師.胡素華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林廉証
漢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永諸
漢唐經方中醫診所∕存仁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又新
漢唐經方中醫診所∕元宇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宇輝
漢唐經方中醫診所∕耕德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再程
漢唐經方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宸鴻
趙中醫診所◎中醫師.趙建發
德易中醫診所◎中醫師.廖彥晴
蔡信峰診所◎中西醫師.蔡信峰
樸秀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嘉華
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羅仕京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徐建業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趙振瑞
台灣圖文傳播協會◎理事長.林政榮
布朗尼美式雙語學校◎園長.周瑞虹
前成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益謙
欣穎生醫創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煜晴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系◎助理教授.林財印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教授.倪台瑛
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講師.鄧玉英
淡江大學學務處職涯輔導組◎組長.朱蓓茵
淡江大學學務處諮商輔導組◎組長.胡延薇
淡江大學學務處生輔組◎編撰.顏孜芸
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
遠東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發中心◎主任.陳柏翰


專業人士推薦


現代社會環境下,不只是娛樂要求感官刺激,連入口的飲食也日益精緻,甚至以化學原料矇蔽我們的感覺,一步步摧殘我們的知覺,在這不管是視覺、聽覺、味覺和觸覺等等,頻繁的遭受到過渡、人工的刺激,慢慢的對人體本身的感受,越來越鈍化,加上一堆不正確的資訊,讓人越來越偏離健康的狀態。

  
從事看診數年來,患者常常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問三不知,在短暫的問診時間下,也可能籠統、倉促應答,或是不瞭解醫生問診的意義,洪先生志全在這狀況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中醫透過問診,所要瞭解的身體內部的狀況,作了最好的詮釋,希望在這本書出版後,能好好建立患者對中醫的認知與溝通的橋樑。

--康泉中醫診所 黃智群醫師
-----------------------------------------------------------------------------------------------
  

感謝志全兄(志全兄與我同出恩師倪海廈之門),給我這機會為這本書來寫推薦序。並感謝他,因為這本書能教育病人,讓病人自己做一個真正瞭解自己情況的病人,不用讓醫生臨診時,一問三不知而只能從其它的方面來推敲病情,造成資訊不足,而使得診治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本書也使得中醫因為病人對於自身狀況的詳實陳述,可以讓醫生有較少的白髮,更精準的治療,對於醫生與病人來說,有極大的利益。

  
以前我在部落格,也有寫過中醫的問診需知,但是在我閱讀完此書後,自是汗顏,相較於這本書,我的實在是簡陋太多,難登大雅之堂。因此,非常推薦那些喜愛中醫以及對於中醫治療有興趣的病人,應該好好買來研讀,只要您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既使是最平凡的中醫,也能治療的很好,就不需長途跋涉去走訪明醫了。

  
此書甫出版時,志全兄雖尚未成為中醫師,但其對於中醫的熱愛,猶勝坊間只求口給,不精進醫術的中醫師,感恩他為中醫的付出,故樂而為之序。

--漢光中醫診所 陳永諸醫師
-----------------------------------------------------------------------------------------------
  

自執業以來經常面對不少重症,在這種狀況下患者的身體變化就格外重要。多數人不知道中醫師想瞭解哪些身體細節,複診時病患經常無法完整描述藥後的身體反應,這往往讓醫師在治療過程錯失最佳時機。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選出一般人日常生活最容易觀察的十大身體現象,透過文字解說各種觀察原則與細節,讓讀者或患者閱讀後,懂得主動學習觀察身體變化,在看診時可以提供醫師充足的身體資訊,減少醫師的衛教時間,以達到最佳看診效率。

--漢唐經方中醫診所 張宸鴻醫師
-----------------------------------------------------------------------------------------------
  

志全著作的這本書,是大家很需要,且淺顯易懂的健康工具書。

  
本書以中醫基本十項問診切入,透過日常作息,幫助我們觀察了解自己的身體,普羅大眾可作為自我健康檢查的指南。許多人關切自己身體健康與否,卻不知道何謂健康的標準,甚至對自己身體不熟悉,直到身體很不舒服才開始求醫。或許身體很早就透露訊息,只是我們一直忽略早期透露出來的訊息!而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捕捉身體的訊息。

  
對醫生而言,這本書的誕生亦是一大福音!醫病關係,如同團隊作戰一般也講求默契。當病人每一次看診都可以清楚表達身體症狀的變化,能讓醫生在治療過程輕省許多,更能快速直中疾病的靶心!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了解自己是邁向健康的基礎,祝福大家擁有健康的優質生活!

--樸秀中醫診所 張嘉華醫師
----------------------------------------------------------------------------------------------


志全同學與我都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劉曉玲教授的研究生,三年前入學考時,得知他是資訊背景轉行學習中醫,並沒有完整的中醫基礎。但三年後看到他的表現,才知道只要有心學習、認真投入,即使一開始是門外漢,最後也能在中醫領域裡有所成就。


志全同學是理工出身,對任何事物都保持求知精神,不放棄任何細節的細膩思維與探索原委的心態。他開放的學習態度,加入現代醫學知識,時常可以跳脫原有中醫框架,提出有別於傳統中醫的另類觀點,或是彌補原有中醫的不足,或是以現在醫學證明中醫在整體上的優勢。即使我執業數十年,與他在討論時,仍然可以聽到讓人耳目一新的創見。


志全同學以患者的角度,提供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自我觀察身體的方法,可減輕其它中醫師與我在看診時的衛教工作,對中醫師與患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欣聞本書即將出版,我樂於為此書作推薦序,也希望這些衛教知識能廣為流傳。

--德易中醫診所 廖彥晴醫師
--------------------------------------------------------------------------------------


作者與我在踏入中醫領域之前均於資訊產業服務多年,作者專精於Linux作業系統核心的開發設計,本人則長於系統程式設計與資訊專案管理。數年後因緣際會下,分居兩地且素不相識的兩人開始到處拜師學習中醫,有幸成為同門師兄弟,並同時相約一起報考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碩士班而成為同班同學。作者對於中醫醫理的探求,每每以科學的態度將之作一個全方位抽絲剝繭加以學習,更將西醫解剖學與生理學引進傳統中醫的生理學模型當中,並且可以將艱澀難懂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腑學說、經絡學說…」以白話而易懂的方式加以闡釋,讓我非常敬佩。


台灣的醫療資源相當豐富,中、西醫各有所長。作者感於國人一般熟悉於西醫院的檢查與看診流程,但面對中醫求診過程中如何將自己身體的感受與變化正確告知中醫師並非易事,病患答非所問的狀況屢見不鮮,進而影響中醫師的判斷而誤診也時有所見。


本書深入淺出教導讀者如何辨別身體上的變化,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可以更準確地幫助中醫師瞭解自己的病情,而獲得正確的治療,內容相當精彩。深感榮幸受邀為此書寫序,期待諸位讀者可因此書而獲得健康。

--欣穎生醫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林煜晴
--------------------------------------------------------------------------------------

目錄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中西醫檢查方式大不同
第一節.西醫依賴儀器
第一項.檢查、檢查、再檢查∕第二項.人到就好
第二節.中醫依靠感官與主述
第一項.中醫治人西醫治病∕第二項.四診合參最重要∕第三項.你我都是儀器
第三節.中醫四診的優勢與缺點
第一項.人為標準差異大∕第二項.觀察身體變化是自己的責任∕第三項.理想的治療方式∕第四節.現在中醫面臨的挑戰

第三章.中醫十大健康標準
第一節.睡眠
第一項.睡意∕第二項.入睡∕第三項.連續性∕第四項.夢境∕第五項.清醒∕第六項.精神∕第七項.睡眠總結
第二節.飲食
第一項.飢餓感∕第二項.食之有味∕第三項.食量∕第四項.特別食物或味道∕第五項.吃幾分飽∕第六項.用餐前、中、後有無不適或異狀∕第七項.空腹感∕第八項.飲食總結
第三節.排便
第一項.便意∕第二項.排便時間∕第三項.天數與次數∕第四項.過程是否順利∕第五項.顏色、型態、氣味
第六項.氣味∕第七項.有無夾雜食物或異物∕第八項.排淨感∕第九項.與食量的比例∕第十項.排氣∕第十一項.排便總結
第四節.飲水
第一項.會渴嗎∕第二項.溫度∕第三項.解渴感∕第四項.飲水無味∕第五項.喝什麼?∕第六項.飲水總結
第五節.小便
第一項.尿意∕第二項.次數與量∕第三項.顏色、清澈度、氣味∕第四項.過程有無異常∕第五項.小便總結
第六節.汗
第一項.不易出汗∕第二項.易出汗、汗出不止∕第三項.盜汗∕第四項.異常汗味、汗色∕第五項.出汗範圍∕第六項.汗總結
第七節.冷、熱、痠、痛
第一項.身體冷、熱感∕第二項.畏風∕第三項.痠痛感∕第四項.冷、熱、痠、痛總結
第八節.舌象
第一項.刮舌苔∕第二項.舌質與舌苔∕第三項.舌象總結
第九節.精神體力
第一項.精神狀況∕第二項.體力∕第三項.精神體力總結
第十節.生理期
第一項.週期與天數∕第二項.生理痛∕第三項.血量與血塊∕第四項.經血不止與滴漏不止∕第五項.生理期注意事項∕第六項.生理期總結
第十一節.其它

第四章.如何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
第一節.填寫原則
第二節.睡眠狀況
第三節.起床時間
第四節.排便
第五節.排尿
第六節.運動
第七節.三餐
第八節.藥物與治療
第九節.其它

第五章.後記

第六章.致謝

【附錄】我的21天健康日記


推薦文


很多人都看過中醫,服用過中藥或中成藥,可是並不瞭解中醫是怎麼看病和治病的。


中醫學有兩大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使人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應。人體以臟腑經絡為中心,臟腑經絡之間關係密切,功能互相協調。因此,疾病證候的產生,都是整體功能失調,臟腑經絡病理變化的反應。從這一基本論點出發,中醫在治療疾病時要將四診 (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進行分析、綜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再根據病證因時、因地、因人制定治法和遣方用藥。患者服用後複診將臨床療效反饋給醫生,醫師再根據病情對治療方案做相應的調整。所以,在四診中,醫師問診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響疾病的診斷和療效。中醫對問診,很早就有一個歌訣:「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關於問診,說起來容易而實際做起來難,醫師常常苦於患者的自覺症狀表述不清或不詳或因病患答非所問而臨證游疑,辨識不清,導致療效不佳。

  
欣讀台北洪志全先生撰寫《中醫十件事》初版一書,令我驚喜不已!欣慰之餘,自嘆不如!

  
洪志全先生是我眾多學生中頗具靈性的一位,在工作之餘學習中醫已八年,從他的書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中醫的執著與熱愛,尤其是能學以致用,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體恤病患之疾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樸素的文字告訴病患如何觀察身體的變化。將中醫師看診時需要瞭解的身體細節,歸納出十大重點,讓病人對中醫看診的方式有個基本的認識,並學會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以提供正確的身體訊息。

  
書中所提到的十大問題,是多數中醫師想要瞭解患者的訊息,也是中醫四診裡「問」的範疇。如何利用十大身體症狀變化,來瞭解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提高警覺,防病於先,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告訴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身體細節,讓患者學習製作個人健康日誌。如果患者平常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當醫師問診的時候,就不能正確回答,如果隨意回答,往往會讓醫師產生誤判。因此,病人在看中醫之前,如果將自己身體的變化或不適狀況瞭解清楚並如實向醫師陳述,可以減少中醫師摸索的時間,加速中醫師掌握病患身體的情況。

  
這是一本對患者實用性很強的書,讓人一目瞭然。不論患者到中醫或西醫處就診,如果患者掌握了自己身體訊息的基本要領,病者根據醫師的詢問作出相應的、確切的回答,或主動將自己的不適全面地記錄下來交由醫師,這必將有助於醫師對病患作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對病患乃福澤無邊,對醫者也是大有裨益的。是為序。

壬辰年十月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曉玲於廣州


前言

自小有印象以來,無論是一般發燒、吃壞肚子,或半夜緊急狀況,只要家人身體有大小問題,一律都往西醫院跑,當時在我腦海裡,身體有任何問題到西醫院找西醫師看病,是再也正常不過的想法了。讀小學時,我就已知道如何自己一個人搭公車到母親工作的西醫院看病,看完病就去販賣部買小點心,再帶回護士站裡的休息室慢慢享用,吃完點心就在檢查室摸索各種奇怪的儀器,或在西醫院裡各科走道間到處閒逛,或坐在走道的椅子上,看著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病人,玩累了再等母親下班帶我回家。由於母親是西醫護士,所以從小西醫院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西醫院看病的特色就是人到就好,醫院裡各種檢查儀器俱全,如果我忘了自己有多高有多重,沒關係現場有身高計、體重計。同樣的,如果需要知道我的血壓、血氧、血糖等身體各種指數,現場都有各式儀器,可以立即得到檢查結果。到西醫院看病不需事先準備什麼,如果嚴格說要準備什麼的話,那應該就是健保卡與醫藥費了。

  
找中醫師看病就不這麼回事了,中醫診所裡很少儀器,中醫師不像西醫師可以完全依賴儀器,以透過機器來間接取得病人體內資訊,中醫師是直接在我們的身上獲得他想要的各種資訊。相較於西醫,選擇看中醫的病人自我責任就加重了,因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身體資訊,是出自我們的口中來回答中醫師的,如果你說錯了,那很容易誤導中醫師的判斷。所以想看中醫的病人,平時應該注意哪些身體訊息呢?如果你平常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當中醫師詢問你的時後,你又如何能正確回答出來?如果隨意回答醫師,是否會讓中醫師產生誤判呢?

  
一般人常常不知怎麼觀察自己身體變化,我每次請朋友去看中醫,我都會詢問一下治療結果,多數朋友的回答是:「才過一星期,沒什麼變化啊!哪裡這麼快!」我覺得應該有變化,只是朋友沒注意到而已,於是我開始仔細詢問,結果舌苔由厚膩轉為薄白,開始出現飢餓感,夜尿次數減少,排便變的比較結實,每日排便次數變少,比較容易出現口渴等等,這些都代表身體在中醫的治療下,已經開始變化了,而非朋友以為的「沒什麼變化啊!」中醫的症狀變化不像西醫那麼直覺,「我瘦了三公斤!」「體溫下降二度!」「血糖由一百六十降到一百四十!」「血壓由一百八十/一百六十降到一百四十/一百二十!」這些西醫指數以數字表現,簡單明白,大家都看得懂,但中醫症狀就比較模糊難斷定,而且身體的狀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轉變,我們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一時沒注意就忽略了。西醫指數是透過儀器測量,測量前我們會刻意空出時間,放下手邊的事,主動去拿溫度計,主動拿血壓計等儀器,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對這些沒受過中醫教育的病人,你隨口問他昨天血糖多少,他可以很清楚告訴你血糖值,而你如果問他昨天排便的形態為何,他可能一時間回答不出來,因為排完便就直接順手沖走了,連看都沒有看到,所以你一問他自然回答不出來。這也是一般人在中醫的治療下,常常覺得身體好像沒什麼改變,於是就放棄中醫治療,或是覺得中醫本來就只能長期調養用,吃中藥如果沒有超過一年半載,當然不會看到效果,這是很正常的。其實一點都不正常,只要中醫處方正確,快則數十分鐘,慢則一、二天,身體就已經在藥力的作用下發生改變了,這可不是天方夜譚,而都是真實情況。如果我們學會如何觀察身體,自然可以隨時體會到身體是如何變化的。

  
這幾年來,我不斷地向周遭朋友傳達這些訊息,告訴朋友在看中醫之前,要做好哪些份內工作,以減少中醫師摸索的時間,加速中醫師掌握你身體的全貌,達到快速而有效的治療結果。藉此機會,我將中醫師看診時需要知道的身體細節,歸納出十大重點,讓所有想以中醫治病的人,能對中醫看診的方式有基本認識,並懂的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以提供中醫師正確的身體訊息。

  
如何利用這十大身體症狀變化,來了解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提高警覺防病於先,即是中醫最專長的「治未病」。除了先天因素與意外,多數疾病如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是不會在一天或短期內立即造成,多是生活習慣不良,加上身體出現徵兆時沒有即時重視,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如果我們可以熟悉這十大身體變化,即可在身體出現異常之前,先自我察覺即時就醫。

  
雖然此書內容是針對一般大眾,但對中醫有興趣者或是中醫自學者,也很合適作為學習中醫的入門書。此書所提到的十大問題,是多數中醫師想要了解患者身上的資訊,也是中醫四診裡「問」的範疇。中醫學習再久,閱讀再多中醫的書,若連最基本患者身體的資訊都收集不全,將如何進行後續的診斷與治療呢?所以我認為「四診」是學習中醫診斷的第一步,其中四診裡的問診是直接與患者溝通,更需要學習各種詢問的方法與技巧,即使患者回答不正確,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不同問題來交叉比對,以檢查所得到的資訊是否有錯誤或相互矛盾。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說明為何我們要隨時注意身體細微變化,第二部分是介紹中醫的健康標準,也就是中醫師依賴哪些身體症狀變化,來判斷你的身體是進步還是退步,處方是正確或是需要修正,第三部分則介紹如何建立自己每天的健康日誌,以方便長時間追蹤自己的身體變化。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女人心中的名牌包 Prada、Gucci、Coach、Dooney & Bourke、LOUIS VUITTON (LV)

今年感恩節後黑色星期五,決定犒賞自己名牌包,Chicago Premium Outlets 從星期五午夜就開始營業,很早就先去睡大約一、二點出門,整條路上雖正在施工已經封一半的路,但一路上幾乎就我的車在黑夜中全速前進,幸好找得到停車位,前幾年黑色星期五白天去繞了好幾圈就是沒位子,沒買到東西就折返真是大掃興。




Prada Cervo Antik Leather Handbag BR3787 來源:www.modaqueen.com

第一想到的國民包~ Coach,熱門到管制排隊進場,當場發 "TAKE AN ADDITIONAL 30% OFF 再加碼10% OFF" coupon,半夜寒風中不少人和我一樣排隊等著進 Coach outlet,慢慢移動約半小時後終於進場,只見大家人手拿好幾個包,打電話問要買什麼樣子的包、拿計算機算多少錢,店員忙著不斷補貨,大家都很忙囉,我東挑西挑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Las Vegas 直攻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之前看了一些網友的介紹,從Las Vegas 到大峽谷國家公園開車有一段距離,加上這次去的時間最多只能安排一天去大峽谷及胡佛水壩一日遊,其實這條路線很多旅行社都有團去,若是時間充裕的話可自行開車邊開邊玩。

心想跟著旅行團省事的多,從早上六點多有專車到旅館接人到總彙集地,大峽谷團分成南邊與西邊,西邊有新建的skywalk,考慮到景色壯麗及想多拍幾張大峽谷的美照,就選擇去南邊(South Rim)玩囉,價格便宜的多但是比較遠搭車的時間也長。

本想找華人旅行社辦的,但是沒有天天出團,想不到All Las Vegas Tours 這家生意做很大,安排一天500人去都沒問題,在網上訂好後記得印出voucher ,出發前一天打電話和他們確認在那個旅館接送,若有房間號碼更好,很神奇的我只說哪天住哪個旅館,約早上五點半就有專人morning call 提醒要起床準備去大峽谷,本想在網路上直接訂的,又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自拍證件照片 passport photo idphoto4you

若是一般店用立可拍的出的護照照片 (2" X 2 "),一次只能洗二張,就算去Costco 照也很貴啊!以前看過有個網站專門做出證件照,連台灣在選項有不同尺寸的照片可選,上載照片後會自動調整尺寸,若不滿意也可自己微調所要的範圍,加明亮度等。

http://www.idphoto4you.com

例如要製作2" X 2 " 護照相片,只要選擇國家,所要的尺寸,就會出現一張圖,也會有標準的小圖在照片上,讓你看是否符合規定的臉部大小,若剪裁完成,再選擇列印的紙張尺寸,護照相片放在 4 x 6 放四張一起列印,此時注意Walgreen 有 4" X 5.3" 的相紙是non-glossy (無光面),才是我們要的。

在Walgreen 洗二張4" X 5.3" 價格才0.64 +Tax,http://www.idphoto4you.com真是好用啊!這比直接用立可拍照二張也沒修片過的照片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五大專科醫師人力流失:症狀、病因與處方



今年上半年國內最重大的醫療議題,非醫療人力的問題莫屬,特別是護理人力缺乏以及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急診科等五大專科醫師流失的危機,已經到了「動搖國本」的警戒值。沒想到支撐台灣最引以為傲的物美價廉醫療的醫護人力竟然會出現斷層、無以為繼的困境。如果問題持續惡化下去,加上人口高齡化之後醫療照護需求的增加,國人將面臨重大病痛找不到醫師診療,住院或養護沒有護理人員照顧的局面,導致醫療體系的瓦解,無法給生老病死提供足夠的安頓,屆時絕對是空前的國家級災難。這篇文章針對五大專科醫師人力斷層的問題進行根本性的探討與分析,並提出解決之道,盼能使病入膏肓的台灣醫療體系起死回生。。




專科醫師人力失衡的症狀



五大專科醫師人力失血的問題,最近在媒體上有許多的報導和討論,其中有幾個事件特別受到矚目。台大醫院一位優秀的外科總醫師洪浩雲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時,決定離開台大醫院,轉往診所從事醫學美容。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

T-Mobile Pay As You Go 手機號碼都是浮雲

目前的手機 Nokia 2760 T-Mobile Prepaid Phone with Handsfree Headset ,可能在台灣掉到地上都不會有人想撿的,在2009 年 T-Mobile 搭配預付卡方案(Pay As You Go)送的免費手機,主要用在緊急時可撥打電話就好,需上網查資料有很多地方提供免費的 Wifi 用Ipod or Ipad ,我一年花不到50美金的手機通話費,月租型每個月至少39元,改成搭配Data Plan 的 smartphone、Iphone 就沒那麼迫切需要。




Nokia 2760 T-Mobile Prepaid Phone with Handsfree Headset


以前搬家沒想到要換Area Code,對家中有固定線路的電話 (Landline)的使用者,Area Code 就是用來區別是否為本地或長途電話的話費計算根據,最近
reade more... Résuméabuiy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