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我想基督教也是一樣)認為醫療服務是一種信仰的實踐及福音的具體表達,早期教會設立醫院/收容所的目的是為了照顧窮苦的病人,因為聖經中記載耶穌教導我們要服事最小的弟兄,關心社會上的邊緣人,這也是出於宗教的悲憫之心。跟台灣一樣,美國的早期,教會醫院在醫療服務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政府、法規、政策介入醫療,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健保制度的興起、醫療業的競爭、社會對醫療的消費主義、以及經濟及財政資源的侷限等外在因素都對醫療服務的結構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些力量導致醫院必須力求生存,即使教會醫院也不例外,必須越來越講究收益及成本,效率及競爭力。這使得教會醫院有越來越趨同於其他醫院的情況。在美國,許多基督教醫院只剩下名字是教會醫院,早就不是教會在經營,所秉持的宗旨也跟當初成立的使命扯不上關係,從裡到外與其他一般的醫院沒有兩樣。對天主教醫院來說,被世俗同化的情況則還比較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