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德國的醫療體系與制度

德國的醫療體系與台灣的有點類似:醫院有自己的醫師,開業醫師只在自己的診所看診,不會到醫院做診療。還有,雖然德國民眾大多有自己的基層照護醫師,但是他們大致上可以不必經過轉診直接給開業的專科醫師看,不過轉診的規定也逐漸在強化中。與台灣不同的地方在於德國的醫院只照顧住院病人,不看門診,門診診療都是由開業醫師在診所進行。德國的開業醫師(非在醫院服務的醫師)會加入地區性的醫師公會,當地的健保組織(疾病基金)每年支付醫師公會一筆費用,以前醫師公會依照支付項目費用表,論量計酬給付給每一位醫師,但從1986年起,醫師公會為了將費用控制在總額內,改成類似台灣現在的西醫基層總額的支付方式,每季核算總申報服務量,如果超過上限,支付費用便會打折。疾病基金對醫院的支付方式則採用依疾病種類論人日計酬的方式,在1986年以前,醫院申報多少就獲得多少給付,但從1986年開始,每家醫院也有總額的限制。醫院的醫師基本上是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